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以身试毒研制疫苗挽救无数中国人身高16
TUhjnbcbe - 2024/4/8 8:17:00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往往会对那些大明星或者某些所谓的风云人物津津乐道,而真正的民族英雄、人中豪杰却被淹埋在茫茫的历史尘埃之中。今天笔者要为大家讲述一位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人,他也许很普通,身高仅1.6米,做为一个男人,太不够男人;但他做为一个人,不愧一个大写的人!你回家翻翻你小时候打防疫针用的小本子,看看上面有多少种疫苗接种的记录。麻疹、天花、脊髓灰质炎、牛痘……一连串令人讨厌的名词,而这些名词都跟这个矮小的男人有关。

他是位专门研制疫苗的专家,他让中国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黄热病疫苗,鼠疫病疫苗,以及世界上第一支斑疹伤寒疫苗;他让中国成功消灭了天花病毒,领先世界16年!他曾生产了中国自己的青霉素,他曾挽救了无数的中国人,他被称为世界“衣原体之父”。然而,你是否听说过他的名字?是的,他被人们忘记了很久很久,可他的人生可以用“壮烈”来形容。他为了研制疫苗,曾不顾危险,以身试毒,身高仅1.6米的他究竟有何壮烈的人生,他是如何感动世界的?本期分解。

(一)东方的巴斯德之梦

他确实有个“非凡”的名字,他叫汤飞凡。年7月23日,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汤家本来是个旺族,但此时已经家道中落,父亲汤麓泉以设馆教书维持生计。父亲按易子而教的古训,很早就把汤飞凡送到二十里外的东岗就读于何家私塾。

汤家与何家为世交,汤麓泉与何家大少爷何健过从甚密,所以年轻博学的何健对读书勤奋、且意志坚毅的汤飞凡十分重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特地为他辅导算术和自然等新课程。后来何健有了三个女儿,他就有意把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给汤飞凡,所以两家很早就定了娃娃亲。

汤飞凡幼年常听父老们谈论维新、改革,又从小目睹了家乡父老的贫病交迫,加上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所以他一直便有悬壶济世之志,立志长大为振兴中国的医学而奋斗。

辛亥革命后,何健弃文从武,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湘军,渐渐成为湖南军阀头目,后来还成为民国政府中央要员,不提。只说他曾经的得意门生汤飞凡却走了另外一条路,跟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正好相反,他是弃文从医,走医学救国之路。

汤飞凡12岁入长沙城南小学堂,三年后毕业,考入甲种工业学校。两年后湘雅医学院成立,他从甲种工业学校退学,成为湘雅医学院的首届学生。

在医学院的七年寒窗,不仅磨炼了汤飞凡坚韧刻苦的精神,也使他对医学救国有了新的认识。当时世界医学已进入微生物学的黄金时代,以法国著名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和寇霍为代表的一代细菌学和传染病学专家,陆续发现了大部分重要传染病的致病菌。寇霍的学生是日本人北里柴三郎,他因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菌,人称东方寇霍。年轻气盛的汤飞凡曾发出豪言:“日本能出东方的寇霍,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汤飞凡立志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申请到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当有同学邀请他一道行医时,汤飞凡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却可使亿万人受益!”从此24岁的汤飞凡开始了他“非凡”的巴斯德之梦。

何键此时已成为湘军团长,见汤飞凡学业有成,向汤家重新提亲。汤飞凡选中了何家15岁的二小姐何琏,并订婚。

汤飞凡在协和医学院三年,全面掌握了细菌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经学校推荐,他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奖学金,并于年同何琏结婚后就去了美国。

(二)第一次的无悔选择

就像那时多数赴美留学的中华才俊一样,汤飞凡在哈佛的学习和科研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他是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个中国人,在哈佛,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病毒学实验方法。他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重要的贡献包括,证明了病毒是可过滤的、能离心沉淀的、能自我复制的、有生命的、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他还研制成第一代微孔滤膜,用于测定出各种病毒的大小。

三年之后,汤飞凡的导师强烈要求他留在哈佛。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科研环境,汤飞凡哪能不动心,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决定留下了。然而,这时一封信来自大洋彼岸的信,让汤飞凡飞回了祖国。

写信人是他的老师颜福庆。颜福庆也在美国留过学,曾毕业于耶鲁医学院。汤飞凡就读湘雅医学院时,颜福庆任院长。后来他就任了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当时国内几所较好的医学院都是外国人创办的,颜福庆矢志创建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体系。后来他倡议设立医学院,经南京政府批准后,医学院于年9月在上海成立。次医院职务,专任此时已经改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院长。

医学院虽然设立,可是经费和师资都很缺乏,当时只有教师8人。颜福庆想起了在美国的汤飞凡,让他回来一块创业。

还有什么可说的,回国!汤飞凡立即做出了决定。年春,汤飞凡谢绝了美国人的挽留,携夫人慨然回到上海,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

所谓中央大学医学院,其实只有29个预科学生和极少的教职员。汤飞凡任教的细菌系什么都没有,他捐出了自己的显微镜,立即着手建立实验室,在教学之余开始利用极其简陋的设备进行研究。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病毒学研究。

1年,中央大学医学院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汤飞凡升正教授,同时受聘为英国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细菌系主任。年汤飞凡到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进行短期协作,与年初归国。

从到的八年中,汤飞凡进行了不少传染病病毒学研究,比如对沙眼、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肠菌肠炎以及当时极少有人进行的牛胸膜炎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以他对科学的执着的信念,实现东方巴斯德之梦不是没有可能。可是多灾多难的年,中断了他的梦。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汤飞凡将如何面对?

汤非凡为第一排左四

(三)1.6米的宣言

抗战爆发了,面对这场对于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战争,一个学者,一个文弱的书生应该怎么做?投笔从戎吗?也许你认为这不现实。爱国有许多种方式,有的人上战场拼命,有的人在后方支援;有的人出钱,有的人出力;有的人打,有的人宣传。各司其职。汤飞凡如何做?

三个字:上战场!

夸张了吗?没有。他尽管只有1米6的身高,毫不起眼,但他是个男人。

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战争对一个在象牙塔内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来说,没有人苛求他上战场;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只要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呐喊几声足矣。可汤飞凡上了战场。当然不是拿枪跟鬼子干,他还没有那个能力。

当时汤飞凡不仅动员了他妻子参加红十字会的后勤支援,自己也报名参加了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前线医疗救护队,随医疗队驻扎宝山。在他多次强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第一线救护站,进行救死扶伤的工作。

救护站离火线只有几百米远,完全处于日军炮火的覆盖下,数人都相继受伤。在炮火中,汤飞凡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超越生死的激情。三个多月的日夜工作,他中间只回了两次家。妻子十分担心他的安全,但身高只有1.6米的汤飞凡说:“别怕,我个子小,目标小,炮火打不中我,所以我干这个最合适!”

这无疑是一个男子汉的宣言。

三个月中,医疗队转战宝山、闸北、苏州河南岸,直到战争结束,上海沦陷,汤飞凡称得上出生入死。在那一代科学家中,有几个人象汤飞凡一样经过这血与火的洗礼?即便汤飞凡之后一事无成,他也此生无悔!

(四)第二次的无悔选择

上海沦陷后,汤飞凡回到雷氏德研究所。面对祖国的破碎山河,他已无心搞科研。此时研究所要撤往英国。对汤飞凡来说,到英国继续工作当然是很理想的。此时他又面临一次人生的选择。这时他又接到了一封信。还是颜福庆写的,他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他鉴于战争期间瘟疫猖獗,提议重建中央防疫处,而能当此重任的非汤飞凡莫数。信中要求汤飞凡到长沙重建中央防疫处。

中央防疫处始建于年,因为东三省鼠疫流行,北洋政府决定在北平设中央防疫处,制备血清、疫苗以及指导全国防疫工作。抗战爆发后,中央防疫处迁往长沙。

面对千疮百孔的祖国,还犹豫什么?汤飞凡再次做了一个无悔的抉择,当即辞去月薪六百两银子的雷氏德研究所的职务,携家返乡。于是世界学术界少了一位巴斯德,中国多了一位民族英雄。

年汤飞凡到长沙时,中央防疫处如一盘散沙。办公地点是暂借的,职工共20来位,没有一个高级技术人员,设备也大都散失了。日军连日空袭,处长陈宗贤不在长沙,人心涣散。汤飞凡的到来,使防疫处的工作恢复正常。可是此时国民政府已迁重庆,根本无力顾及建设卫生防疫机构,只是命令防疫处迁移。后来在汤飞凡的建议下,防疫处迁到昆明,他接任防疫处长。

之后,中央防疫处便名扬全国甚至全世界。汤飞凡和他的团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曾带领工作人员成功地回收利用废琼脂,采用乙醚处理牛痘苗杂菌,改良马丁氏白喉毒素培养基。年,在他的带领下,研制生产出了中国首批5万单位一瓶的青霉素;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有关人员赶制出10万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区。这些都挽救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

当时防疫处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又旧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用过的琼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进行透析;没有商品蛋白胨供应,完全是他们自己制造,胃酶用完了,就用自己养的猪的胃……

除了以上工作外,作为中国唯一的防疫机构,防疫处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对付日寇细菌战。汤飞凡率领着那一小批防疫工作的先驱们,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

(五)第三次的无悔选择

抗战胜利后,防疫处搬迁到了北平。此时的汤飞凡雄心勃勃,憧憬着创建全国性防疫系统,可他又面临着重重困难,因为原来的防疫处已遭日军的惨重破坏,重建面临着没有经费的严重问题。汤飞凡这次有了别的办法,他在昆明结识的美国人谢拉曼,此时在美国救济善后总署的中国分署工作,他拨给汤飞凡几批救济面粉。当时市场粮价爆涨,汤飞凡用面粉支付了施工和设备费用,于年元旦建成了万余平方米的中央防疫实验处总处。然而这几批面粉后来给汤飞凡带来了大麻烦。

汤飞凡利用美国捐赠的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于年生产出堪比进口产品的每支20万单位的青霉素。后来他还曾带领人加班加点生产十万支牛痘苗,扑灭了张家口一带流行的天花病。

抗战胜利后的短短几年里,防疫处除了旧有产品外,还生产了用于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和用于麻疹和肝炎的丙种球蛋白。年11月,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时,卫生署电令汤飞凡南迁。他离开北京到南京后一无所成,心灰意冷的他来到上海租界,此时美国哈佛大学又来电邀请他,为了自己的科研梦想,他决定接受哈佛的聘请,举家移居美国。

年4月,汤飞凡的大件行李已经运往香港,准备飞往纽约。可汤飞凡在临走的最后一刻,突然改变了注意。他是一个中国人,他要留下来!

他留下来了。他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年防疫处改名为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建国伊始,卫生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应。汤飞凡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全所努力下,年产量比年增加7倍,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年,察哈尔北部鼠疫流行,汤飞凡曾带领一个突击小组,赶制出中国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他还承担了对黄热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并制成中国自己的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建国后,根据汤飞凡等专家的建议,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于年全面消灭了天花,领先世界16年。

不过汤飞凡一生最令人感动的还是他为研制疫苗,预防沙眼病,以身试毒的故事。

(六)以身试毒,完成少时梦想

年,汤飞凡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他要做一件中断了将近二十年的事情,来完成他少时的一个梦想。

时光回到年,那年他刚从美国回到上海之后,便着手建立实验室。他要向一个日本人挑战。有位日本科学家叫野口英世,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细菌学家,他曾发表论文声称他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

20世纪中早期,沙眼是十分严重的流行疾病。当时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患沙眼,中国沙眼发病率55%左右,农村地区更是高达80%以上。自微生物学创立以后,无数的科学家都在寻找沙眼病原体。

野口的论文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汤飞凡却对这个结果持怀疑态度。当汤飞凡在上海的实验室建好以后,便开始研究沙眼病原体。他用7个月的实验,推翻了野口的论断。这下激怒了以野口为傲的日本人。可汤飞凡不为所动,继续着他的研究,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对沙眼病原体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事实证明,所谓的“颗粒杆菌”并不能引起沙眼病。

年,汤飞凡发表的论文彻底推翻了野口的假说,他的成果终于被国际承认。然而,汤飞凡虽然否定了日本人的结论,但他并没有研究出引起沙眼病的病原体。年,汤飞凡结束了在英国为期两年的进修,回到上海打算继续研究沙眼病原体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此后他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

年,当一切工作都步入正轨,汤飞凡决定继续他未完成的理想——分离沙眼病原体。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要证明,日本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能做到,这一年,汤飞凡57岁。他医院采集沙眼患者样品。

汤飞凡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每周医院沙眼门诊工作,一共采集了例典型沙眼病例样品,并且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例沙眼的动物模型(恒河猴)。年8月10日,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被分离出来了。这株病原体就是著名的TE8T。

年10月,汤飞凡将他的实验结果发表后,学术界一片赞叹。但也有一些异议: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分离出的病原体确实能引起人类的沙眼,那便无法确认它就是沙眼的病原体,也就是说,只在动物身上实验是不精准的,必须要在人体上实验。可是人体实验的风险极大。汤飞凡不忍让实验室的任何成员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命令助手,将沙眼病原体滴入了自己的眼睛。

很快,他的双眼肿得像核桃一样,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随后的40天里,他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了一批十分可靠的临床数据,至此,持续了近百年的沙眼病原体的争论终于落下了帷幕。汤飞凡的发现让人们寻找到了沙眼的治疗药物,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病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至今几乎绝迹,以上海为例,年沙眼发病率高达84%,两年以后降到5.4%。

沙眼衣原体分离成功后,汤飞凡将研究重点转向当时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的麻诊和脊髓灰质炎。年,在他的指导下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诊病毒M9,而且为制造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础。

年,国际上将沙眼病原体命名为衣原体。而汤飞凡,被称为世界“衣原体之父”。年5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国际沙眼防洽组织大会上,为汤飞凡颁发了防治沙眼金质奖章。只是这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汤飞凡了。

(七)汤飞凡去哪了?

年,因为特殊历史原因,汤飞凡遭受迫害。年9月30日,汤飞凡,这个挽救了无数中国人的小男人,自缢身亡,享年61岁。他当然不知道23年之后的事情了。如果他活着,84岁的他将得到一枚荣誉勋章。

多年以后,当萨斯病毒(非典)肆虐神州大地的时候,才有一位卫生部的老干部想起了他,于是发出一声感慨:“如果汤飞凡还在,何至于此!”

英国近现代著名生物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爵士如此评价汤飞凡:汤飞凡是19世纪英国谚语里的“人类的朋友”,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位顽强的战士。”

是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他曾感动了中国和世界。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中国当代科学家传》《科学公仆汤飞凡》《东方巴斯德汤飞凡》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身试毒研制疫苗挽救无数中国人身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