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大,各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开始频繁侵袭。天气多变,我们的关怀不变,在此提醒广大市民,秋冬季要注意防范以下传染病:
一、流感(流行性感冒)
基本知识:
1、由流感病*引起;
2、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3、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4、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5、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对变异后的病*无效;
6、潜伏期1-3天,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症状较重,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干咳、结膜充血等。
二、流行性腮腺炎
基本知识:
1、由腮腺炎病*引起;
2、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3、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具有传染性。①主要通过飞沫传播。②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③潜伏期平均18天左右,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主要临床特征;4、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三、水痘
基本知识:1、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2、传染源以水痘患者为主;3、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4、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5、水痘主要发生于5-14岁的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可发生带状疱疹;6、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7、水痘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四、手足口病
基本知识:
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以柯萨奇病*A16型和EV71型较常见。
2、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散发期间,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3、患者发病前数天,患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病*,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4、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破溃的水疱液传播。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5、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比例高,感染后对同型病*可持续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6、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期主要以手、足、臀部皮疹及口痛为特征。
五、诺如病*
基本知识:
1、由诺如病*引起,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症状,常在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基本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也可见头痛、寒战、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2、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是患者;3、病人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排*高峰在发病后的2-5天。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亦可通过经食物、水传播;4、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保护力仅可持续6-24个月;5、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六、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基本情况: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2、传染源主要是带菌者和病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主要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3、主要症状: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4、普遍易感,少年儿童发病率高。
七、肺结核
基本情况:
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2、结核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疾病中历史最悠久,而且具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疫情递减速度低的特点。
3、传染源: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牛乳引起的感染已很少见;
4、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易悬浮在飞沫中,当被吸入后即可引起感染,排菌量愈多、接触时间愈长、飞沫直径愈小,愈容易引起感染;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亦可造成吸入感染。
5、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儿童、糖尿病人、矽肺、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感染结核病。
6、凡是具备以下症状之一者均为疑似结核病人。①咳嗽、咳痰≥2周;②咯血或血痰;③其他,如:低热或胸痛≥2周或午后潮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午后逐渐升高、夜间爱出冷汗);④家里有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同学、同事、邻居等。
八、新型冠状病*
基本情况1、新型冠状病*由SARS-Cov-2冠状病*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肺炎/新冠肺炎。2、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3、人群普遍易感染。
那么我们如何来预防传染病
1.勤通风,保持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佩戴好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勤晒被、勤洗衣,多喝水、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手肘等遮掩口鼻,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要立即洗手,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3.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咳嗽等症状时,医院诊治,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4.坚持适度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注意营养。
5.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做好晨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可以避免上述疾病的继续传播。
编辑
闵秋云
夏刚强
校对
熊涛
审核
屈海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