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州区东环小学关于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至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尊敬的家长: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秋冬季属于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流行性感冒、诺如病*、肺结核、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风疹等时有发生。针对今年传染病防控的新变化、新特点,为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按照玉州区年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视频会的部署,特向全体家长发出《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家长的一封信》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1

新型冠状病*肺炎

发病特征: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预防措施:

不聚集、戴口罩、洗净手、勤开窗、常通风、保清洁、打喷嚏捂住嘴、有症状早就医。

2

流感

发病特征:

流感病*肺炎患者一般会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发绀等症状,继发细菌感染会出现脓性痰。

预防措施:

三勤

1.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2.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主动

1.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2.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主动就医,避免带病上学。

3.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健康监测。

3

手足口病

发病特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A16型及肠道病*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晒衣被。

2.喝开水、吃熟食。

3.经常彻底清洗并消*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

4.家长可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

5.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4

诺如病*

发病特征:

诺如病*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属病*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株流行。诺如病*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预防措施:

1.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做好防护,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以及厨工等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厨工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2.个人应加强卫生意识,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冷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多喝开水,不喝生水。

3.原则上隔离期为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

5

腮腺炎

发病特征: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影响5~15岁的儿童。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唾液腺和其他多种腺体组织及神经系统可受累,一次感染后多可获得终身免疫。病*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生长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进入血液引起病*血症,进而扩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由于病*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腮腺、舌下腺、颁下腺、胰腺、生殖腺等)发生炎症改变,如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脑炎等严重病变。

预防措施:

1.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2.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6

水痘

发病特征: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

1.注意消*与清洁,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定时开窗,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3.感染水痘患儿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引起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瘢痕,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4.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水痘减*活疫苗是第一种在许多国家被批准临床应用的人类疱疹病*疫苗,接种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水痘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率。

5.潜伏期一般为10-21日,平均为14天(医学观察21天)

7

肺结核

发病特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达到复学标准并开具复学证明方可复学。

2.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

3.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8

麻疹

发病特征: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属副黏液病*,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采用麻疹减*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温馨提示

个人防护这根弦依旧不能松懈,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到“七要”:

“口罩还是要戴”

提倡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需要规范佩戴口罩的场所有:在空间密闭并且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如会议室、车间、商场、超市、影剧院、市场、电梯间、交通工具等;室外公共场所人员高度密集,且不能保持1米社交距离的地方。

“社交距离要留”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处或室内密闭场所,在公共场所内遵守秩序、避免拥挤,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的人接触。

“咳嗽喷嚏要遮”

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防止飞沫四溅,使用后的纸巾要扔进垃圾桶中并洗手。

“双手经常要洗”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后、接触生鲜食材后、照顾病人前后等情况时,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尤其牢记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

“窗户尽量要开”

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至少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形成空气对流为佳。

“良好的身体状态要保持”

做到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自我检测要做好”

要随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