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行 十年看变化44:凤林制造彩色“江山”
今夏,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下,一幅占地50亩的巨型画作《幸福江山》引来无数游客惊叹:这幅画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水稻,活生生从地里“长成”!是谁绘就这神奇的画作?人们熟悉的水稻又是如何变成彩色种出图案的?这些问号,前天在江山市凤林镇找到了答案。
“你绣过十字绣吗?种植彩色水稻就是在田里绣十字绣。”凤林镇宣传委员严英*拿出一张打了格子、画着坐标的图纸。与女孩们绣十字绣时要用到的图纸一样,只不过放大了许多倍,“插秧前,按照图纸在稻田里拉线绳、打格子,然后根据图案,种下不同颜色品种的种子,等水稻成熟,长出来就和图纸上一模一样了?”。
54岁的周春满是彩色水稻画的主要作者,种水稻能种出“艺术”的农技员。“这活儿不好干,不光要会种稻,还得这里有点感觉……”老周指指自己的脑袋说,去年在凤林镇省级粮食功能区试种第一幅水稻画《江山》时,完全没有经验,“不是简单地从图案的顶端或中心点开始,而是要找一个最能准确定位的点,稍有一点偏差都不行,一个点歪了,整幅画就会歪。”面积将近5亩的水稻画,老周竟然要求“误差最大处不超过两厘米”,而且他真的做到了。
第一幅作品“成熟”了:深绿背景中,紫色江郎山和千年古道图以及“江山”两个大字,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今年,老周又种下一幅《凤林》图:一只浅*色的凤凰围合成圆,紫色的凤林二字镶嵌其中。“不同颜色的水稻,生育期也不同,深绿色的生育期是125天,紫色的是115天,淡*色的是110天,生育期长的先种、生育期短的后种,算好了日子,才能一起长出来、一起成熟,图案才完美。”干了半辈子农技员的老周对水稻的习性了如指掌,4亩多“凤林图”完全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
江郎山申遗成功后,江山市有关部门邀请老周带领五六个种稻能手,在江郎山下种出一幅占地50亩的巨型彩色水稻画“幸福江山”,数以万计的游客在江郎山上俯瞰到这幅最具江山特色的画作,为提升江山旅游品牌形象起到了绝妙的宣传效果。
变了颜色的水稻还能吃吗?会不会中看不中用、产生不了效益呢?老周说,颜色不同只是品种不同,并不是后期加工的结果,因此水稻还是水稻,无论是口味还是售价,和普通的单季早稻都是一样的。
彩色水稻画已经走出凤林,而凤林镇探索发展休闲创意农业的道路还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