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考点每日一记,建立重点知识体系第 [复制链接]

1#
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1118/4292604.html

倒计时6天

今日重要知识点

口腔颌面外科学(25)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一)概述: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腮腺管炎,以前与复发性腮腺炎一起,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二)病因、病理

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

(三)临床表现

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大多发生于中年。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为双侧。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

2.鉴别诊断

(1)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造影主导管腊肠样改变。

(2)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造影末端导管点球状扩张。

(3)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眼干、口干,造影显示主导管扩张不整呈葱皮样。

(五)治疗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故以去除病因为主。也可向导管内注入药物,如碘化油、抗生素等,具一定的抑菌或抗菌作用。也可用其他的保守治疗,包括自后向前按摩腮腺,促使分泌物排出?咀嚼无糖口香糖或含维生素C片,促使唾液分泌。用温热盐水漱口,有抑菌作用,减少腺体逆行性感染。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一)概述: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偶见于上唇及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

(二)病因:涎石多发于下颌下腺,与下列因素有关/p>

1.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液黏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

2.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三)临床表现:涎石病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中青年为多见。病期短者数日,长者数年甚至数十年。小的涎石一般不造成唾液腺导管阻塞,无任何症状。导管阻塞时则可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p>

1.进食时,腺体肿大、疼痛?可伴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消失。

2.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

3.导管内的涎石,双手触诊常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压痛部的口腔黏膜下有炎性浸润。

4.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下颌下腺因包膜不完整,组织疏松,炎症扩散到邻近组织,可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有的病例导管阻塞症状不明显,一开始即表现为下颌下或舌下区的急性炎症。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列疾病鉴别/p>

1.舌下腺肿瘤:无导管阻塞症状,无进食肿大,X线未见结石。

2.下颌下腺肿瘤:无进食肿大和下颌下腺炎症发作史。

3.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呈硬结性肿块,可有进食肿胀或排出涎石的病史,其肿块虽硬但一般不大,无进行性增大的表现。

4.下颌下淋巴结炎:下颌下腺分泌正常,下颌下淋巴结较表浅,可触到。

5.下颌下间隙感染:牙痛史,无进食肿胀。

(五)治疗

1.保守治疗。2.切开取石术。3.腺体切除术。4.其他治疗方法。

五、涎瘘

(一)概述

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损伤是主要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腮腺涎瘘根据瘘口所在的位置,可分为腺体瘘及导管瘘。

(三)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涎瘘的诊断不困难,特别是饮食、咀嚼时流出量增多是其典型表现。

(四)治疗

1.腺体瘘唾液分泌量少者,新鲜创口加压包扎,同时用阿托品,限制唾液分泌。如果失败,则需行瘘管封闭术。

2.新鲜的腮腺导管断裂伤作导管断端吻合术。

3.断裂处接近口腔行导管改道术,变外瘘为内瘘。

4.瘘口接近口腔可行导管改道术,改变瘘口位置。

5.瘘口靠近腺门且为不完全瘘者瘘管封闭术。

六、舍格伦综合征

(一)概述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称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则称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

(二)病因病理

舍格伦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组织病理学表现有三个特点:腺实质萎缩、淋巴细胞浸润和肌上皮岛形成。

(三)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长短不一。

1.眼部表现:由于泪腺受侵,泪液分泌停止或减少,角膜及球结膜上皮破坏,引起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眼有异物感、摩擦感或烧灼感,畏光、疼痛、视物疲劳。

2.口腔表现:由于唾液腺腺泡细胞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干。轻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较重者感舌、颊及咽喉部灼热,口腔发黏,味觉异常。严重者言语、咀嚼及吞咽均困难。干性食物不易咽下,进食时需饮水。说话久时,舌运动不灵活。如患者戴有全口义齿,常影响其固位。

3.唾液腺肿大。

4.外分泌腺受累的表现。

5.结缔组织疾病。

6.其他并发症。

(四)诊断

(注:点击图片可让图片更清晰)

(五)治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眼干可用0.5%甲基纤维素滴眼,以缓解眼干症状。口干可用人工唾液湿润口腔,缓解不适感。亦可用催唾剂,刺激唾液分泌。传统的针刺治疗,也可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干症状。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使其与体液免疫相平衡。注意口腔卫生,减少逆行性感染的机会。伴发急性炎症时用抗生素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龋病。对于结节型舍格伦综合征可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受累腺体,以防止恶性变。单发性病变,腺体破坏严重、或继发感染明显者,也可考虑手术切除患侧腮腺。中药治疗亦可缓解症状,阻止病变进展。免疫抑制剂,如氯喹、泼尼松、雷公藤等,对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有类风湿关节炎或类肿瘤

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可考虑应用,但病情时有反复,且不良反应大。(六)预后舍格伦综合征一般呈良性过程,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恶变。

七、舌下腺囊肿

(一)分类及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p>

1.单纯型:为典型的舌下腺囊肿表现。

2.口外型(潜突型):囊肿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

3.哑铃型:单纯型和口外型的混合型,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和检查即可诊断。

(三)治疗

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可全部切除舌下腺后,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净,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不必在下颌下区做切口摘除囊肿。

下期精彩预告:口腔颌面外科学(26)第七节唾液腺疾病(3)。小杰君与您不见不散!

这才是你现在最需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