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秋冬季节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常见传染病有水痘,手足口,腮腺炎,肺结核等,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密切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传染病小课堂,共同努力做好预防,健康成长。
水痘预防常识
一、易感人群及症状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夏季也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得了水痘后,不要抓破,正常的水痘也不用搽抹药物,如有化脓感染,可以搽些抗生素类药水,为防止感染别人,要等结痂全部变干后再去上学。
二、如何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因为有些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手传播,其次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以免病*感染。
2.搞好教室、寝室的环境卫生,并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至少10分钟。
3.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喝白开水(每天约ml)。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5.衣着适量,随气候增减衣物。
6.尽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7.若有发烧、头痛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咽喉疼痛等应及时就医。
8.如已患上水痘,应尽早隔离治疗,待结痂全部变干后方可回校上学。
三、如何护理
室内温度一定要适宜,衣服要宽大柔软、最好着棉质衣服,被褥也不宜过厚、要勤换洗;保持手的清洁,剪短指甲;幼儿得水痘很多仅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降温药物,可控制室温、多饮水、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止。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腮腺炎病*由呼吸道飞沫经空气传播传染,病*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通过血流传播到腮腺及身体其他器官,也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婴幼儿少发病,年长儿童可有并发症。一般愈后良好,患病后可获终生兔疫。
二、如何知道孩子得了腮腺炎?
大多数患病孩子,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患病孩子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起来。腮腺肿大在2~3天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4~5天会逐渐消退,全身不适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整个发病程大约为1~2周。一般来讲,患了腮腺炎的孩子都能顺利康复,但有少数孩子会出现并发症。
三、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的公共场所。
3.接种疫苗则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4.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5.要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水果等。
四、如何护理?
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要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有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暴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经常用温盐水漱口。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A16(CA16)、柯萨奇病*A6(CA6)和肠道病*71(EV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
我们常提到的手足口病疫苗,仅针对常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EV71,而肠道病*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所以,手足口病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手足口病。
二、如何知道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1.普通病例:多有发热,食欲不振,流涎,少数可有流涕、咳嗽,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体、颊黏膜或硬腭等处,可伴有疼痛,手足和臀部可有斑丘疹和疱疹,多数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具有以下症状时,家长需要警惕重症病例可能: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甚至以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反复呕吐,易惊及肢体抖动或惊厥等表现。
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居家隔离治疗,食纳差、存在基础疾病、重症病例等需住院观察。
三、如何护理?
1.饮食护理。生冷、过热、刺激、硬的食物会加剧患儿由于口腔疼痛引起的拒食,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温凉食物,如粥,烂面条等,建议少食多餐。
2.皮肤护理。手足口病全身皮肤均有可能出现疱疹,应剪短患儿指甲,勿抓挠皮疹,避免破溃,引发感染;穿棉质、柔软、宽松的衣物,保持床单、被褥平整、洁净。
3.消*隔离。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条件者室内空气消*机消*。注意手卫生,请勿到公共场所,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尽量减少亲戚朋友探视。
4.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肺结核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菌侵犯什么脏器叫什么脏器的结核,如侵犯脑膜叫脑膜结核,侵犯骨骼叫骨结核,侵犯肾叫肾结核等。肺结核病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且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
二、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肺结核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医院就诊。如咳嗽、咯痰2周以上,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一般不超过38℃)、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无力等症状,医院就诊。
三、如何预防?
1.提高自身免疫力
结核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息息相关,强健的体魄是避免感染结核的关键。若想远离结核病,就得有平和的心态、合理的膳食、充足和睡眠和适量的户外活动,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2.勤开窗多通风
秋冬季门窗紧闭的居室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肺结核传播风险,故应适时开窗通风,别让居室PM2.5爆表,这样结核杆菌就会少了许多的可乘之机哦!
3.减少公共场所逗留时间
公共场所空气流通相对较差,人群聚集处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传播,尤其肺结核的传播,因此公众无事时尽可能少在公共场所逗留。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盖住口鼻,以免飞沫对周围空气的污染;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用后的纸巾丢入纸娄;
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预防传染病,我们已经准备
特殊的除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也不要松懈对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
定期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防控传染病的意识,规范保育老师的卫生消*流程,我园组织教师和保育员每月一次大学习,每周一次小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了老师和保育员既具备传染病防范的意识,又掌握了科学预防的能力。
2
操作规范,班级卫生重点抓
我园坚持把常规性和应急性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严格执行卫生消*制度。玩具、书籍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班级经常通过暴晒或者清洗等方式进行消*。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严格执行《卫生保健消*制度》,做到规范操作,严抓不懈。
3
严抓不懈,督促检查促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下卫生保健工作,切实保障儿童身心健康,近期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娄海琴、陈蓓、刘维韦三位专家对我园进行了督导检查。
本次督查重点围绕卫生保健制度执行情况、新冠疫情防控落实情况两个方面。检查结束后,妇幼保健院专家对我园卫生保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