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防护学校主要传染病防控知识 [复制链接]

1#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学校人群密集,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主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吧!

主要传染病知识

01

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02

诺如病*:由诺如病*属病*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03

流感: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涕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即使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时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04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泡及结痂。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05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病*感染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结合膜炎,特征性表现为口腔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06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强。发病前数天,患者即具有传染性,最强传染期是在发病后1周,但其传染性可持续至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数周。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07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本病潜伏期约14~25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08

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有血丝。还可能伴有盗汗、午后低热、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症状。怀疑患了肺结核,应到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肺结核能否治愈的关键。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01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控制传染源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控制传染源是控制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学校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学校一旦发现或者怀疑有肠道传染病病人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部门,并在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02

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污染水、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染。

03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改进卫生管理,消除食品卫生存在的隐患。学校要特别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水源、厕所的管理,防止食品、饮用水被粪便污染。

04

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各类人群对传染病普遍易感,但大多数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因此,保护易感学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在学校流行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广泛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日常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

疾控专家表示,呼吸道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01

保持通风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方法。现在天气气温逐渐升高,很多学校开启了空调,使用空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不可长期待在密闭空间中。疫情期间,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02

注意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纸巾掩盖,用过的纸巾不要随地乱丢。勤换、勤洗衣服,天气好时将被褥在阳光下暴晒,不要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03

加强身体锻炼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04

生活要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如果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感染。

05

注意气温变化

气候多变,进出空调房间骤冷骤热,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运动出汗后注意避风寒。

06

合理饮食

合理安排好饮食,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不喝生水、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使身体抵抗力增强。

07

可打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的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08

及时就医

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

素材来源于网络

审核:林俊

编发:林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