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丁丁医聊订阅号
抗癌之路,陪你走好每一步!
餐桌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特别是“合餐制”更是传统的餐饮习惯。
很多人会认为合餐,即同餐桌、同碗盘、同筷勺吃饭才会有气氛,才能促进感情的交流。然而多人围坐在一起,通吃一盘菜,卫生情况令人担忧,所带来的可能是疾病的隐患。
1.“分餐制”的提倡
新冠肺炎的爆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这一条例的推行对于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有着深刻的意义,让我们避免置身于携带不明病菌、毒素的野生动植物之中。
此外,除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外,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我们注意,即“分餐制”的提倡。
4月24日通过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公共卫生方面,增加了“公筷公勺、分餐制”的就餐习惯。条例中增加了餐饮服务企业责任,“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应当推行分餐制,引导消费者文明健康就餐。”
这一条例无疑是打破了我们多年来传统的就餐习俗。
但从健康角度来看,“分餐制”的提倡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分餐”不仅仅是分食那么简单,这一习惯还能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2.“合餐制”所带来的疾病隐患
“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近日,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这一“金句”又刷屏了。
俗话说,“病从口入”,疾病不仅仅可能是吃出来的,也可能是不良的就餐习惯导致的。
“合餐”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样才有吃饭氛围,但是合餐制意味着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通吃一盘菜,换个角度来说,随着大家的夹菜,甚至翻动盘子里的菜,好好的一盘菜其实已经变成了“口水菜”。
而这样的人员之间密切接触,很容易给病菌带来可乘之机。在同吃一盘菜时,就餐者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
比如,人类的“老冤家”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40%~65%,也即意味着一半中国人的胃里就有幽门螺杆菌。
这一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如果感染者与他人共餐同吃一盘餐,共餐时所用的筷子、勺子就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导致其他人有感染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家庭有“一人感染,全家得病”的现象。
另外,不仅仅是幽门螺杆菌,由于饮食不当或者共餐饮食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多达几十种之多,常见的有甲肝、戊肝、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麻疹、风疹、结核病等。
年上海的甲肝大暴发,感染者高达30万人,其中共餐饮食导致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
3.“分餐制”的推行面临重重困难,但不应该再只是说说而已!
事实上,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已经有少部分人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向大众推广分餐制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生甲肝大暴发时,更是提出要以“改变共食为分食,移风易俗”来预防甲肝传染的倡议。
但是整体收效甚微。
年非典肆虐时,分餐制再次被大力提倡,被各大餐饮店铺采用,但是随着疫情的结束,因为饮食习惯等各种原因,最后并没有坚持实行下去。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分餐制”话题热度再度高涨。
2月24日,广州文明办、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等联合发布“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广州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
4月24日,北京市将“公筷公勺”、“分餐制”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
……
实际上,分餐制的推行会面临着重重困难,比如:
(1)操作麻烦:例如使用公筷夹菜,需要放下自己的筷子,拿起公筷夹菜到碗里,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进食,不仅操作麻烦,还很容易搞错。
(2)成本增加:比如需要增加更多的盘子、筷子勺子,还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服务员。
(3)情感关系:在很多人心中,合餐制更具有氛围,才能促进感情交流。这一点在情感上是很多人难以割舍的。另外,还可能会因为“面子”,或者怕亲朋好友觉得“生分”而不想分餐。
但是,任何一个条例的推行或一个重大的决策,必将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兼顾所有。但从大众健康的角度看,分餐制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分餐制”的提倡,能否推广至所有人,以及能否坚持实施下去,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汉族饮食风俗变革考论[J].民俗研究,(01):-.
[2]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5(5):-.
[3]-02-24广州日报《疫情防控未可放松,多人共餐建议使用公筷》
[4]-02-25北京青年报:咳嗽掩口鼻、感冒戴口罩正式写入法规
撰文排版:Mr.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