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似曾相识”是种心灵能力
似曾相识感让人觉得自己能够预知未来,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对此早有科学的解释。
我们有时会为这些问题感到困惑:我以前读过这本书吗?这集电视剧我是不是已经看过了?这个地方很眼熟,是不是以前来过?这便是似曾相识感,又称既视感,指明明是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却感觉在某时某地曾经见过或者经历过。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进行科学的解释,但仍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可以预知未来、想起前世的心灵能力。
实际上,似曾相识的体验可能是人们想起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有时可以是几秒钟、几分钟之前的事,有时则是很多年前、小时候的事,当时没有太注意,缺乏精细的记忆编码,对听别人讲的故事、自己看到的图画等形成了碎片化的记忆,现在人们被某些情景勾起来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副教授安妮克黎利博士称,上述理论已得到研究的支持。
在神经科学上,似曾相识感有不同的解释,认为可能是大脑神经化学活动的结果,与过去的记忆无关,只不过是人们把新的经历与过去某个记忆联系起来罢了。研究发现,似曾相识感在精神病患者身上很常见,常常在颞叶癫痫发作之前发生。1955年,加拿大神经生物学家怀尔德潘菲尔德用电刺激一些实验者的大脑颞叶,发现约有8%的人出现了记忆,可能是人类第一次人为诱导出似曾相识感。
似曾相识感并不奇怪,例如一个读了上千本书的人,看到一本新书就可能有某种熟悉感。但是,也有人对此感到奇怪,甚至坚信这是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当我感到似曾相识的时候,我还能准确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克黎利引述《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称,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而是帮助我们走向未来,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人们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那么人们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来自于这段记忆,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